研究背景:豆科植物 - 根瘤菌共生体系是自然界中重要的固氮方式。但在一些土壤环境中,根瘤菌的自然定殖和固氮效率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
筛选过程:
从不同品种的豆科植物(如大豆、苜蓿)的根瘤中采集样本。将根瘤表面消毒后,用无菌水研磨,进行梯度稀释,然后在以甘露醇为碳源、酵母提取物为氮源,含有刚果红的 YMA(酵母甘露醇琼脂)固体培养基上进行涂布。
经过培养后,挑选能够在培养基上生长并且产生典型根瘤菌菌落特征(如边缘整齐、圆形、不透明等)的单菌落进行多次纯化。
利用 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对纯化后的菌株进行鉴定,确定其为根瘤菌属的不同菌株。
应用技术和效果:
将筛选得到的根瘤菌菌株制成菌剂,与有机肥混合后施用于大豆种植。在田间试验中发现,接种了根瘤菌菌剂的大豆植株,根瘤数量比对照增加了约 30% - 50%。
大豆的固氮酶活性显著提高,通过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比未接种处理提高了约 2 - 3 倍。
最终大豆产量提高了 15% - 20%,同时土壤中的氮素含量在收获后也有所增加,改善了土壤肥力。
研究背景:土壤中存在大量的磷元素,但大部分以难溶性的形式存在,植物难以吸收利用。解磷微生物能够将这些难溶性磷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态。
从长期施用磷肥的农田土壤、富含有机质的堆肥和植物根际土壤中采集样本。
采用以磷酸钙为唯一磷源的 NBRIP(National Botanical Research Institute's phosphate growth medium)固体培养基进行分离。将土壤样本稀释后涂布在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的菌株被初步判定为解磷微生物。
对这些菌株进行纯化,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如测定其对不同碳源、氮源的利用能力,产酸、产气情况等)和基因测序(如 gyrB 基因测序用于细菌鉴定)进一步鉴定解磷微生物的种类,主要包括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一些菌株。
将筛选出的解磷微生物与有机肥结合制成生物有机肥。在盆栽试验中,对玉米施用这种生物有机肥后,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在种植周期内持续增加,相比普通有机肥处理,有效磷含量提高了约 40% - 60%。
玉米植株的磷吸收量显著增加,通过测定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磷含量,发现磷吸收量提高了约 30% - 40%。
玉米的生长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株高、茎粗、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均优于对照,最终产量提高了约 10% - 15%。
研究背景:土传病害如枯萎病、根腐病等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土传病害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生物防治方法。
从健康植物根际土壤和发病植株周围的 “抑菌土” 中采集样本。
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将病原菌(如尖孢镰刀菌)和从土壤样本中分离的微生物分别接种在 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平板的两侧,观察是否出现抑菌圈。挑选能够产生明显抑菌圈的微生物进行纯化。
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如 ITS 序列分析用于真菌鉴定,16S rRNA 序列分析用于细菌鉴定)确定拮抗微生物的种类,包括木霉菌(Trichoderma)和芽孢杆菌(Bacillus)的一些菌株。
将拮抗微生物制成菌剂添加到有机肥中。在黄瓜枯萎病防治试验中,施用含有拮抗微生物的有机肥后,黄瓜枯萎病的发病率显著降低,相比未处理对照,发病率降低了约 50% - 70%。
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明显减少,通过稀释平板法测定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数量,发现其数量降低了约 1 - 2 个数量级。
黄瓜植株的生长得到促进,根系发育良好,地上部生长健壮,产量提高了约 10% - 20%。同时,这种生物防治方法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了农产品的安全性。
山东顺益田肥料科技有限公司始建于2021年5月19日,坐落于宋江故里,武术之乡山东郓城。一期项目总投资4000余万元,有六个厂区,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
关注我们
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