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首页 >> 新闻动态 >>媒体报道 >> 有机肥的堆肥发酵工艺与技术要点
详细内容

有机肥的堆肥发酵工艺与技术要点

摘要: 本文详细阐述了有机肥堆肥发酵的工艺过程,包括原料准备、堆制方法、发酵调控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要点。深入探讨了不同原料特性对堆肥发酵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调控手段促进微生物活动,实现有机物料的高效腐熟转化,生产出优质的有机肥产品,为农业生产提供可持续的肥力支持。

一、引言


有机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还能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逆性并提升农产品品质。而堆肥发酵是将各类有机废弃物转化为优质有机肥的关键环节。通过合理的堆肥发酵工艺,可以有效杀灭病原菌、杂草种子等有害物质,将有机物料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易于植物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实现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二、有机肥堆肥发酵的原料准备


(一)原料种类与特性


  1. 畜禽粪便
    畜禽粪便是常见的有机肥原料,如鸡粪、牛粪、猪粪等。鸡粪养分含量高,氮、磷、钾及微量元素丰富,但含水量较低、盐分较高且含有较多的病菌和虫卵,发酵时需注意调节碳氮比和水分,并进行充分的腐熟处理。牛粪质地细密,含水量较高,碳氮比较大,发酵相对缓慢,可与含氮量高的原料搭配使用。猪粪的养分含量和性质介于鸡粪和牛粪之间,其纤维含量较少,发酵时也需合理调配其他物料。

  2. 作物秸秆
    作物秸秆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碳水化合物,是堆肥发酵中重要的碳源材料。例如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等,它们能增加堆肥的孔隙度,改善堆肥的通气性和透水性。但秸秆本身碳氮比过高,单独发酵难以快速腐熟,通常需要与含氮丰富的畜禽粪便等混合,以调节碳氮比,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3. 其他有机废弃物
    包括园林修剪物、食品加工残渣、生活污泥等。园林修剪物如树枝、树叶等,含有一定量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可补充堆肥原料的碳源。食品加工残渣富含糖分、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但可能含有较多油脂或盐分,需要适当处理后才能用于堆肥。生活污泥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磷等养分,但可能存在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和处理,确保符合有机肥生产标准后才能使用。


(二)原料的预处理


  1. 粉碎与切碎
    对于较大体积的原料,如作物秸秆、树枝等,需要进行粉碎或切碎处理。将其加工成较小的颗粒或碎片,可增大原料的表面积,有利于微生物与物料的接触,加速发酵进程。一般来说,秸秆类原料可粉碎至 1 - 5 厘米的长度,树枝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切成适当大小的片段。

  2. 水分调节
    不同原料的含水量差异较大,堆肥发酵的适宜水分含量一般在 50% - 60% 之间。如果原料含水量过高,如畜禽粪便过于稀溏,会导致堆肥通气性差,产生厌氧发酵,产生臭味并影响发酵效果。此时可添加一些干物料,如粉碎的秸秆、锯末等进行调节。相反,如果原料含水量过低,如干燥的秸秆,则需要适当喷水,以保证微生物活动所需的水分环境。

  3. 碳氮比调节
    微生物在堆肥发酵过程中需要合适的碳氮比来维持生长繁殖。一般堆肥初始碳氮比宜控制在 25 - 35:1。对于碳氮比较高的秸秆类原料,可添加适量的畜禽粪便或氮肥来降低碳氮比;而对于碳氮比较低的畜禽粪便,可混入一些碳源丰富的物料进行调整。例如,每立方米鸡粪可添加 200 - 300 千克粉碎的玉米秸秆来调节碳氮比,促进堆肥发酵的顺利进行。

三、有机肥堆肥发酵的堆制方法


(一)条垛式堆肥


  1. 堆制场地选择
    条垛式堆肥应选择地势较高、平坦开阔、排水良好且靠近原料和施用场地的地方。场地地面可进行简单的硬化处理,如铺设水泥或砖块,以防止渗滤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同时,要考虑通风条件,避免在风口处堆制,防止堆肥水分散失过快或被雨水过度冲刷。

  2. 堆垛构建
    将调配好的原料按照一定的规格堆成条垛形状。垛高一般为 1 - 1.5 米,宽度为 2 - 3 米,长度根据原料量和场地条件而定。堆垛时要注意物料的紧实度,不能过于紧实,以免影响通气性,但也不能过于松散,防止堆体坍塌。在堆垛过程中,可每隔一定距离插入一些通气管道,如直径 5 - 10 厘米的 PVC 管,以增强堆肥内部的通气效果,促进好氧微生物的活动。


(二)槽式堆肥


  1. 发酵槽结构
    槽式堆肥需要建造专门的发酵槽,发酵槽一般为长方形,底部有一定的坡度,便于渗滤液排出。槽壁采用砖混结构或钢结构,具有一定的强度和保温性能。槽的深度一般为 1 - 1.5 米,宽度根据设备和操作要求而定,通常为 3 - 6 米。发酵槽顶部可设置遮雨棚,防止雨水进入影响堆肥质量。

  2. 物料装填与翻动
    将预处理后的原料装入发酵槽内,装填高度一般略低于槽壁高度。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期使用翻堆设备对物料进行翻动,以保证物料的均匀性和通气性。翻堆频率根据堆肥温度、氧气含量等因素确定,一般初期可每 2 - 3 天翻堆一次,后期随着堆肥腐熟程度的提高,可适当延长翻堆间隔时间。翻堆设备可采用机械翻堆机,能够实现高效、均匀的翻堆作业,促进堆肥发酵的快速进行。


(三)反应器式堆肥


  1. 反应器类型与特点
    反应器式堆肥是在密闭的容器或设备内进行堆肥发酵,常见的反应器有立式搅拌反应器、卧式旋转反应器等。这种方式具有发酵速度快、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能够精确控制发酵条件等优点。立式搅拌反应器通过内部的搅拌装置使物料上下翻动,实现均匀混合和通气;卧式旋转反应器则通过罐体的旋转带动物料翻滚,达到相同的效果。

  2. 发酵过程控制
    在反应器式堆肥中,可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精确调节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发酵参数。例如,通过安装温度传感器和通风设备,将堆肥温度控制在 55 - 65℃的最佳发酵温度范围内,当温度过高时自动启动通风降温,当温度过低时可适当补充热量。同时,可根据物料的变化情况自动调节水分和通气量,确保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高效的分解转化活动,快速生产出高质量的有机肥产品。

四、有机肥堆肥发酵的发酵调控


(一)温度调控
堆肥发酵过程中,温度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料时会释放热量,导致堆肥温度升高。在初期,堆肥温度会逐渐上升,一般在 2 - 3 天内可达到 40 - 50℃,此时中温微生物开始活跃,分解易降解的有机物。随着发酵的进行,温度可上升至 55 - 65℃,这一阶段高温微生物成为优势菌群,能够有效杀灭病原菌、虫卵和杂草种子等有害物质。当温度超过 70℃时,可能会抑制微生物的活性,需要通过通风或翻堆等方式降温。在后期,随着有机物料的逐渐腐熟,堆肥温度会逐渐下降。因此,要通过合理的调控手段,如控制通风量、翻堆频率等,使堆肥温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促进堆肥的快速腐熟。


(二)水分调控
水分在堆肥发酵中起着溶剂和运输介质的作用,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如前文所述,堆肥发酵的适宜水分含量为 50% - 60%。在发酵过程中,要定期监测堆肥的水分含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果水分含量过高,可通过翻堆通风加快水分散失,或添加一些吸水性强的物料如锯末、谷壳等;如果水分含量过低,则需要适当喷水补充水分。特别是在高温期,水分蒸发较快,更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以维持微生物活动所需的湿润环境。


(三)通气调控
好氧微生物在堆肥发酵中起着关键作用,充足的氧气供应是保证其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在条垛式堆肥和槽式堆肥中,可通过翻堆、插入通气管道等方式增加堆肥的通气性。在反应器式堆肥中,则可通过调节通风设备的风量和频率来控制氧气含量。一般来说,堆肥内部的氧气含量应保持在 5% - 15% 之间。当氧气含量不足时,会导致厌氧发酵,产生臭味和有机酸等有害物质,影响堆肥质量;而氧气含量过高则会使堆肥温度下降过快,延长发酵周期。因此,要根据堆肥的发酵阶段和实际情况,科学地调控通气量,促进好氧发酵的顺利进行。


(四)微生物菌剂添加
为了加速堆肥发酵进程,提高堆肥质量,可以添加微生物菌剂。微生物菌剂中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料中的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促进养分的释放和转化。常见的微生物菌剂有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木霉菌等。在添加微生物菌剂时,要根据堆肥原料的种类和性质、发酵工艺以及目标要求等选择合适的菌剂种类和添加量。一般来说,微生物菌剂的添加量为堆肥原料干重的 0.1% - 0.5%。添加时可将菌剂均匀地撒在原料表面,然后进行混合搅拌,使其与原料充分接触,发挥其促进发酵的作用。

五、有机肥堆肥发酵的质量控制


(一)腐熟度判断


  1. 物理指标
    腐熟度较好的有机肥外观呈黑褐色或深褐色,质地疏松,无明显的异味,颗粒均匀。用手捏时,物料易碎,没有坚硬的结块或纤维状物质。例如,经过充分发酵的畜禽粪便有机肥,原本的块状结构会变得松散,颜色由浅变深,且具有泥土的气味。

  2. 化学指标
    化学指标主要包括碳氮比、酸碱度、养分含量等。一般来说,腐熟后的有机肥碳氮比会降低至 15 - 20:1 左右。酸碱度(pH 值)应接近中性,一般在 6.5 - 8.0 之间。养分含量会发生变化,其中有机氮、磷、钾等养分的有效性提高,且各种养分比例相对稳定。例如,通过测定堆肥前后氮素的形态变化,可判断氮素的矿化程度,进而评估堆肥的腐熟度。

  3. 生物指标
    生物指标可通过测定堆肥中的微生物数量和活性来判断。腐熟度高的有机肥中,有害微生物数量显著减少,有益微生物如放线菌、芽孢杆菌等数量相对增加,且微生物活性较低。例如,可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堆肥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或者通过测定微生物的呼吸强度来评估其活性,从而判断堆肥是否达到腐熟标准。


(二)有害物质控制


  1. 重金属含量控制
    有机肥原料可能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如铅、镉、汞、铬等。这些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会对土壤环境和农作物生长产生危害。因此,在有机肥生产过程中,要对原料进行严格的重金属检测,避免使用重金属超标的原料。对于含有少量重金属的原料,可通过添加一些钝化剂,如石灰、磷矿粉等,降低重金属的活性和生物有效性。同时,在堆肥发酵过程中,一些微生物的活动也可能对重金属产生一定的吸附和转化作用,减少其在有机肥中的含量。

  2. 病原菌和虫卵杀灭
    堆肥发酵过程中的高温阶段能够有效杀灭大部分病原菌和虫卵。为了确保有机肥的安全性,要保证堆肥在高温期(55 - 65℃)持续一定的时间,一般不少于 7 - 10 天。此外,一些微生物菌剂也具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的作用,在添加菌剂时可选择具有抗菌功能的菌种,进一步降低有机肥中病原菌的数量,防止病虫害通过有机肥传播到农田中。


(三)成品质量检测与包装


  1. 质量检测
    成品有机肥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包括外观、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酸碱度、重金属含量、水分含量、腐熟度等指标。检测应按照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确保有机肥产品质量符合要求。例如,国家标准规定有机肥的有机质含量(以干基计)应不低于 45%,氮、磷、钾养分总含量(以干基计)应不低于 5% 等。只有通过质量检测的产品才能进入市场销售。

  2. 包装与储存
    合格的有机肥产品应采用合适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常用的包装材料有塑料编织袋、纸袋等。包装规格可根据市场需求和运输方便进行设计,一般有 25 千克、40 千克、50 千克等。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使用方法、生产厂家等信息。在储存方面,有机肥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阴凉的仓库内,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防止养分流失和产品变质。同时,要注意与其他农资产品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六、结论


有机肥的堆肥发酵工艺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涉及原料准备、堆制方法、发酵调控和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通过深入了解不同原料的特性,合理选择堆制方法,科学调控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水分、通气等参数,添加适宜的微生物菌剂,并严格控制产品质量,能够生产出优质、高效、安全的有机肥产品。这不仅有利于解决有机废弃物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还能为农业生产提供丰富的有机肥料,改善土壤肥力状况,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农业绿色发展的需求,有机肥堆肥发酵技术将不断完善和创新,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山东顺益田肥料科技有限公司始建于2021年5月19日,坐落于宋江故里,武术之乡山东郓城。一期项目总投资4000余万元,有六个厂区,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

关注我们

加入我们

电话直呼
联系我们:
15270819777
暂无内容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网站建设 | 管理登录
seo seo